先进材料与新能源应用课题组组长
黄富强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上海市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浦江人才、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2019年度、2016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先后主持承担国家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重点等)、上海市基础重点、产学研合作等课题40余项。已在Science、Nat. Mater.、Nat. Phys.、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Chem. Soc. Rev.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高影响力论文500余篇,3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他引25000余次,近年连续4次入选高被引学者;申请发明专利160余项(国外20余项,国际专利5项),部分专利许可费超过1000万;获国际会议邀请报告20余次。
1969年生于江苏宜兴,1990年获南京理工大学工学学士、1993年获吉林大学理学硕士、1996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1996至2003年,先后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化学系、美国西北大学化学系、美国西门子集团OSI公司、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材料系从事科学研究或技术开发。2003年12月,组建先进材料与新能源应用研究团队。近年来围绕新能源材料和环保材料的基础前沿及产业应用研究,取得的系列创新成果包括:1)首次发现了复杂晶体结构中原子基团的相似相聚特性,提出了多物理量协同的结构功能区新概念和堆积因子理论模型,发现了若干性能优异的新能源材料,300余种新化合物被《Pearson's Handbook》收录;2)提出了多尺度结构和性能的设计理论,发明了独特结构的类石墨烯和氮掺杂介孔少层碳,突破碳基双电层储能极限,高效超级电容器(41Wh/kg + 26KW/kg)的《Science》论文获广泛关注;3)发展出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的原创的低成本非真空新制备,率先完成兆瓦级中试,成功进行了示范电站的建立和运行;新型光电材料与器件的结构调控与性能优化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7年)和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16年);4)通过结构缺陷调控电子和锂离子的迁移,协调高效储能“体相储能/高能量”与“表面储能/高功率”的内在矛盾,解决储能器件“高能量和高功率”无法兼顾长期困扰国际储能领域的世界性难题,原创地提出了“体相储电+表层放能”一体化储能新机理,融合“电容+电池”储能优点的高效器件性能突破等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高效储能器件经第三方检测性能处于国际领跑水平,部分成果获得2019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新型光电材料微观设计等论文被Chemical Engineering Elsevier授予most cited award荣誉证书、入选欧洲化学的“very important paper”、被德国应用化学“spot highlight”、被英国皇家化学会评选为“hot article”;多元复杂体系化学设计的低温快速制备被NPG Asia Materials期刊以“Keep it cool”为题专文评论;成功解决了氧化钛高浓度阴离子掺杂的科学难题的黑色二氧化钛研究工作,被德国《ChemistryViews》专评“Black Titania: Black is new white”。
荣誉奖励:
1. 2019年、2016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
2. 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
3. 2017年度“国家万人计划”
4. 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
5. 2016年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
6. 2012年上海市学科带头人
7. 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
8. 2005年首届上海市浦江人才
详细介绍:
http://www.skl.sic.cas.cn/yjly/nyhj/hfq/sy/ |